服务热线

400 158 9883

一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
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基于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。当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待测样品时,样品中的原子会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的光,导致光强减弱。通过测量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强度,可以确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。

二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
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
光源:发射待测元素特征波长的光源,如空心阴极灯或蒸气放电灯。

分光器:将入射光分成不同波长的光线,以便于后续检测。常用的分光器有凹面反射镜和光栅。

检测器:用于检测光强的减弱程度,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。常见的检测器有光电倍增管和半导体检测器。

样品池: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容器,一般采用石英或玻璃材料制成。

信号处理系统:将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、处理和显示,得到待测元素的浓度。

三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

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时,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:

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:包括光源波长、光束宽度、扫描速度、积分时间等参数。这些参数应根据待测元素的特性和样品性质进行调整。

准备样品:将待测元素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,并进行必要的处理,如过滤、稀释等,以便于测量。

放置样品: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中,注意样品的摆放位置和稳定性。